秋日,走进麒麟区茨营镇团结村堂生蔬菜专业合作社基地,放眼望去,连片种植的蔬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数十名工人正忙着采摘、装包,一派繁忙景象。
堂生蔬菜专业合作社共种植蔬菜5000亩,是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用工量大,季节性强。“我们基地常年用工200余人,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用工高峰期,每天用工200人左右。”蔬菜基地负责人陆刚飞介绍,多年来,阶段性、季节性的招工难题一直困扰着他们。
在茨营镇像这样的现代农业企业有35家,随着企业的发展,用工难问题日益凸显。对此,麒麟区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和企业用工特点,按照全过程组织、全方位服务、全要素保障的思路,通过党建引领,建好1个就业服务平台和就地就近就业示范、产业工人培育、公共就业服务3个基地,N个就业服务站点,打造独具特色的“1+3+N”茨营镇“幸福里社区”就业服务模式,解决产业发展、企业用工、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三难”问题,促进产业、企业、就业“三业”联动。目前,通过“幸福里社区”平台,茨营镇有力保障全镇35家现代农业企业用工需求,2000余名本地劳动者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在茨营镇“幸福里”服务大厅里,人来人往,就业咨询声不断,窗口工作人员认真地一一回应。服务大厅不仅按统一标准建设求职登记、信息发布、技能培训等功能区,放置政策资料、宣传手册,公布服务热线,还考虑到零工群体的特殊性,设置了人员休息区域,配置饮用水、急救药物等用品,方便零工进场求职、候工。“我们每天都会对接更新企业的用工需求,做好群众就业意愿登记,合理安排群众就近就业,持续跟踪问效,让企业放心用工、群众安心就业。”茨营镇“幸福里”服务大厅负责人张辉说。
“之前,自家庄稼活干完了就在家闲着,找不着事做。现在,可以随时去就业服务点了解招工信息,今天去问明天就安排,又快又方便。”村民李路仙说,农闲时就近打零工,不仅能照顾家里,还可以补贴家用。
此外,茨营镇还推行“理论+模拟+实训”的技能培训模式,每年开展技能培训4次以上,打造了具有茨营特色的“好帮手”农业生产、“龙潭河”工匠、“老把式”手工艺、“巧媳妇”蚕桑刺绣等产业工人队伍,有效提升务工人员劳动技能水平和收入水平,产业工人月均工资在4500元以上。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就业,麒麟区成立工作专班,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推动12项就业服务事项下沉村内社区办理,打造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形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协调镇、村(社区),盘活辖区内国有资产,建设幸福餐桌、田间驿站、务工宿舍等13个就业服务点,为务工人员提供餐饮、住宿、子女照护、老人照料、求职信息登记、就业创业咨询、劳动维权、技能培训等服务,有效满足务工群众多元服务需求,切实解决了务工群众的后顾之忧。
云报全媒体记者 张雯 通讯员 张红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