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远市小龙潭镇始终坚持把助农增收作为乡村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党建的指挥棒作用,深入发掘辖区内种植养殖大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成为联农带农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带动农民稳产增收,着力推动乡村振兴。
打好“党建引领拳”,企业农户双增收
依托园区“豆废”资源优势,推动以工业带动农业、农业融进工业的联动融合发展模式。镇党委主动对接园区企业,充分利用园区内豆制品生产企业产生的剩余边角料(豆渣、锅梗等),通过脱水、烘干、调配等技术将原本低价、难销的“豆废”改造为牲畜养殖饲料,在延长豆制品产业链,增加园区企业效益的同时帮助当地农户降低饲料成本、提升牲畜品质,有效扩大养殖业利润空间。目前,园区日产豆渣、锅边等“豆废”600余吨,加工改造后售价已从原来的300元提升到500元左右,为企业增收的同时养殖户饲料成本降低50%,实现了生产企业、养殖户“双增收”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
打好“集体经济拳”,带农强农聚合力
通过盘活资源、产业发展等举措,积极探索多元发展路径,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引入产业促增收,小寨街村党总支采取“党组织+公司+农户”模式,流转闲置土地引进种植泰国青柚、滇橄榄300余亩,利用农闲时期的地块发展油葵、水晶草等鲜切花种植,预计年创收近200万元。就近就业促增收,新龙社区党总支牵头利用闲置土地建设打造“零工”车间,招引结豆皮的小企业入驻,为周边群众稳定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同时通过出租厂房、停车场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近10万元。全镇多措并举逐步实现党组织有作为、土地提效益、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
打好“新型主体拳”,兴业富民促发展
坚持立足实际调整农业结构,持续做强特色产业。不断培育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辐射带动作用,同时积极举办种农技培训班,有效提高农户科学种植水平,发展龙潭柑橘、玉荷花,绿差冲蜜桃、枇杷,青龙街大棚番茄等山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9000余亩,促进山区农民持续增收8000余万元。同时,紧紧抓住网购平台的宣传优势,积极打造“线上+线下”销售模式,龙潭村“行与好青年”果蔬种植专业合作通过开网店、开通“行与好青年”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助力农产品销售,目前,龙潭柑橘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已畅销至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市,年销量300余吨,销售额达90万元左右。
云南网通讯员 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