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大关:仿野生天麻喜迎丰收

  小雪过后,昭通市大关县的仿野生冬天麻迎来采收季,在山林间,随处可见麻农忙碌的身影。

  “0.205千克,0.128千克……”在高桥镇联盟村尹家坪天麻种植基地,昭通市天麻研究院副院长王玉川和他的团队正忙着刨天麻、称重、记录、分级,给天麻测产。

昭通大关:仿野生天麻喜迎丰收

乌天麻丰收麻农喜笑颜开 何桂花 摄

  近年来,大关县依托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寒冷凉作物,持续以产业兴旺赋能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发展林下经济的绿色富民之路。

  大关县地处乌蒙山腹地,这里海拔在1400到2900米之间,独特的地理条件、适宜的土壤环境,为乌天麻的仿野生林下种植提供了绝佳的环境。

  所谓仿野生种植,就是尽可能地模拟乌天麻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状态,让天麻在林下与自然共生,汲取自然的养分,这样种植出的乌天麻品质优良,个大肥厚,天麻甙含量高,口感香糯软甜。这种仿野生种植方式既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又充分利用了林下的闲置土地资源。

昭通大关:仿野生天麻喜迎丰收

乌天麻 何桂花 摄

  为了选育好的乌天麻种子,昭通市天麻研究院副院长王玉川带领研究团队,从2016年开始,在大关县天星镇采集野生乌天麻种质资源。经过几年的分离,到现在已经成功向云南省林业厅,申报了5个乌天麻品种。

  昭通独有的乌天麻在科技的引领下,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成为促农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冷凉作物。当地政府也在乌天麻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为种植户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支持。

  高桥镇联盟村尹家坪村民小组村民刘在海就是乌天麻技术培训的受益者:“我种了十四、五年的天麻,开始是我们自己种,后来村上叫我们去培训。培训回来就一边种植,一边技术实验,种植面积越种越大,发展到今年已有一千余亩,其中投产的就有七八百亩乌天麻。”在村“两委”的带动下,联盟村现有麻农28户,天麻种植面积已达4000余亩。天麻基地为当地50余户村民解决了就近就业问题,户均增加收入4000余元。

  随着市场对高品质中药材需求的不断增加,乌天麻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受到广泛欢迎。麻农只需把天麻挖出来,运回家,就会有收购商上门收购,销路根本不用愁。供不应求的市场需求,让麻农们通过销售乌天麻,增加了家庭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

  来自彝良尹记天麻种植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尹志杰,种植天麻已有30余年。2023年到大关县寿山镇益珠村考察,发现益珠村的海拔、土壤、气候,都比较适宜天麻生长。在村“两委”的帮助下,流转了200余亩土地,种植天麻8万余塘。据他介绍,用工量多的时候,有40个工人在基地务工,按一塘4元的工钱计算,效率最快的工人每天可以挣到280元。

  “我们村的乌天麻基地,一年有10个月左右的务工时间,解决了本村100余名不能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就近务工。”益珠村党总支书记彭洪念介绍了乌天麻产业联农带农情况。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关县的仿野生乌天麻产业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稳步发展,已成为当地推动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2024年,大关县共种植天麻12200亩,鲜天麻产量预计3000吨,综合产值可达2.7亿元。

  云南网通讯员 陈绍金 何桂花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新闻资讯

首个经WHO认可的国际卫生陆港诞生——磨憨获得陆路口岸金字招牌

2024-12-4 21:49:47

新闻资讯

守护哀牢山,新平这样做

2024-12-4 21:49:5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