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工业节能“碳”出新成效

  原标题:昆明工业节能“碳”出新成效

昆明工业节能“碳”出新成效

三环中化3D智慧工厂。记者张怡摄

  初冬时节,昆明市各工业园区内一片生机盎然,一个个绿色产业次第涌现、“开花结果”,用绿色发展诠释着循环工业的内涵。

  “十四五”以来,昆明市先后对159家企业开展能效诊断,并在优化用能结构、提升用能效率、强化用能管理等方面提出600余项措施建议;对400多户工业企业开展节能监察,督促重点用能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和用能结构,提高能效水平,降低能耗;推动13户企业30套落后装备退出,淘汰石灰产能22万吨,造纸产能1.6万吨,化工产能1.142万吨,有色金属3万吨……一组组数据,是成绩更是经验,标志着昆明市工业节能降碳工作取得新成效。

  工业余热变废为宝

  “这个是我们2022年末新建的低压蒸汽发电机组,每小时可新增发电量约4600千瓦时,年发电量约3700万千瓦时。”在云天化云南三环中化化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环中化”)的厂区内,生产制造中心主任和彦指着一旁的发电机组介绍道。

  “这道磷酸生产工序,每小时会使用200吨左右的低温蒸汽和大量余热。我们把使用后盈余的0.6兆帕低压蒸汽先回收用于发电,降到0.2兆帕再进入磷酸系统的石墨换热器,参与磷酸的浓缩生产。”和彦介绍,对于这些工业余热,以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蒸汽需经冷却减压后方能用于后续工艺,导致大量热能未能得到有效利用。“我们整个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电,现在实现更加全面的余热发电回收利用,进一步解决我们用电的问题。”

  2014年起,三环中化开始实施硫黄制酸副产低温位热能回收及余热发电改造项目,对副产的余热,通过透平风机、中压蒸汽发电机、低压蒸汽发电等技术手段进行分级利用。“中、低压蒸汽回收及发电项目全部改造完成后,每小时可多产蒸汽103吨,不仅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还实现高效的蒸汽分级发电利用。”三环中化总经理助理程郑介绍,截至目前,三环中化每年回收的热量可副产蒸汽297.08万吨,余热发电17787.14万千瓦时,年可节约2.18万吨标准煤。

  工业余热的利用,在昆明工业领域并不少见。

  《昆明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要科学合理控制工业领域化石能源消费,推动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煤炭减量替代,实施现役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推进工业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鼓励有条件的园区或企业就近利用清洁能源,支持具备条件的园区和企业开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

  2023年,云天化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安化工”)完成低温余热回收技术改造,建成3套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用于回收磷酸浓缩余热余压,增加20吨/小时蒸汽,为所在工业园区企业提供动力,硫酸电风机、大型硫酸泵的节能改造,每年节约上百万千瓦时电,年节约14053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6万吨。

  节能降碳更智能

  在三环中化中心控制室,一块大屏、数十块小屏涵盖10余个功能模块。记者在大屏上看到,工厂的风险点统计、人车定位分布、隐患统计及主要污染物实时公示等情况一目了然,现场工作人员只需在屏幕上简单操作一下,就能了解整个工厂的生产及设备运行情况。

  和彦介绍,三环中化3D智慧工厂是基于数字孪生技术,融合工业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各类信息技术,依托三维仿真技术,整合厂区现有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实现数字孪生工厂、设备运维监测、安全环保监测、综合安防监测、生产管理监测等多种功能,构建三维展示、监控、报警、定位、分析一体化的3D可视化平台。

  一个数字化平台,如何实现节能降碳?和彦用一个例子给出了答案。

  “传统巡检实施要经历下发巡检任务、巡检纸质记录、故障隐患查看等环节,有了数字系统,巡检电子任务派发后,工人按照既定路线巡检并将现场故障拍照、上传、定位,后端人员便能根据结果查看隐患并处理,节省近一半的人力,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还促进安全生产运行水平的提升。”和彦介绍,三环中化以“数字工厂”平台为基础,通过深度应用APC先进控制系统等方式,实时监控能耗情况,及时调整策略,使被控变量尽可能接近其约束边界运行,实现最大限度的能效管理。其中,在工厂硫酸一期装置应用先进APC控制技术,关键参数控制方差波动率下降50%,操作频次下降84%,每吨酸产汽率提高0.7%。

  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了企业效率,更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天安化工率先实施 APC 先进控制、示范装置建设无人机巡检等创新项目,装置自动控制率提升至95%以上,以技术进步带动智能制造。2023年,天安化工能源总量从2015年的112万吨标准煤降至102万吨标准煤,8年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万吨。

  此外,天安化工还在焚硫转化温度、锅炉液位、硫酸浓度等关键回路实现“智慧”控制,保障生产装置始终运行在最佳状态,实施“机器代替人”的巡检工作,杜绝因关键设备故障引发的装置停车,为装置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节能降碳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昆明市将继续做好节能诊断、节能监察、落后低效产能退出等工作,对全市49户重点领域企业和数据中心“一企一策”分类开展精准能效提升,2024年重点领域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稳步退出、基本清零,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15%;完成重点领域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现场节能诊断服务。力争到2030年,全市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超过30%。(杨敏)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新闻资讯

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 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展新颜

2024-12-5 21:50:19

新闻资讯

中老铁路沿线承接产业转移的“昆明实践”

2024-12-5 21:50:3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