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昔马镇:探索生态养殖模式 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一大早,昔马坝的雾气刚刚散去,昔马镇团结村委会黄伞坡一组村民小组村民李林铁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了他的生猪养殖基地,开始割猪草、拌猪食,准备为家里饲养的80多头猪崽准备“早餐”。见到主人的到来,猪圈里的大猪、小猪崽便欢快地叫起来。李林铁是防疫员,也是昔马镇生猪养殖大户,他除了养殖能繁母猪外,还养了好几十头小猪。多年的养殖经验,让李林铁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规范,一年下来有十多万元的净收入,这也让他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李林铁告诉记者:“今年的猪价基本稳定在十元左右一市斤,小猪二三十市斤就可以出售了。大猪养殖六七十头,一头大猪三百市斤左右,售价三千元左右,今年大概出售六七十头,收益还不错。”
在昔马镇胜利村王家寨一组村民小组村民张永立的猪圈里,张永立正在打扫猪圈,准备喂猪食。作为胜利村的一名防疫员,张永立精通动物疫病防治,凭借多年的防疫员工作经验,建猪舍、引猪种、种猪草、喂猪食,所有这些他都得自己亲自去做。
据张永立介绍,他有两个孩子,都在外面工作,家里就两口子在家,平时就种种田、养养猪,去给别人家的猪打打预防针,养猪是他们两口子的主要经济收入,多年来积累了养殖生猪的经验。因为防疫到位、懂管理,张永立养殖的猪从来没有生病,一年的养猪收入改善了生活质量,也为他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今年我养殖了22头,已经卖了18头,现在育肥猪2头,能繁母猪2头,今年猪价好,卖11元一市斤,大概进账六万元。”张永立高兴地说道。
据了解,昔马镇立足本地实际,紧抓生猪产业发展机遇,通过改良猪种和自繁自养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还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形成“养殖大户为骨干,辐射带动小农户”的养殖模式,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截至目前,昔马镇有生猪养殖户450多户,共出栏育肥猪2400多头,已实现产值528万元。昔马镇生态养殖模式的探索,不仅符合当前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也提升了养殖产品的品质和市场价值,为当地养殖户找到了增收致富好路子。
(记者 殷洪保 李升宽 通讯员 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