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点,网约车司机文杨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出发,将乘客安全送达马街摩尔城后,便驶向了附近的司机驿站。驿站内配备了按摩沙发和热水,为网约车司机提供了免费的休息场所。文杨在这里稍作休息、充完电后,便可以继续出发接单。
在休息时,文杨惊喜地发现,司机驿站在寒暑假期间还提供儿童托管服务。“我之前只是偶尔来这里休息,没想到还有这么贴心的托管服务,现在知道了,跑车的时候心里更踏实了。”
26岁的文杨于2023年退伍回到昆明后,选择成为旅程约车的一名网约车司机。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公司不仅努力帮助司机们提高收入,还解决了他们生活中的许多后顾之忧。“我家孩子刚上幼儿园,寒暑假把孩子送来这里托管,能让家里省心不少。”
文杨的这番话,说出了众多司机的心声。根据交通运输部去年10月发布的当月网约车行业运行报告,作为云南本土最大的网约车平台——旅程约车当月订单量排名全国前十,是云南省唯一一家进入全国前十的网约车平台,同时订单合规率也在全国名列前茅。
转型之路:从传统客运到网约车新势力
推出网约车平台“旅程约车”的云南天谷科技自2007年开始就专注于道路客运领域。
早期,公司通过开发联网售票系统和“云南票务”平台,成为了区域交通信息化的开拓者,年营收曾高达8000万元。然而,随着高铁网络的不断扩张和民航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大巴客运量逐年下滑,年均下降幅度达到18%,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
2017年,公司敏锐地捕捉到了网约车行业的发展机遇,并于次年8月成为昆明首批获得网约车经营许可的企业。转型初期,旅程约车依托线下资源,在机场、客运站等地大力推广自有App。然而,技术短板与用户习惯之间的冲突,严重制约了公司的发展,导致用户留存率较低,区域性平台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
“当时我们30人的技术团队要支撑网约车业务,就像小舢板要渡太平洋一样艰难。”旅程约车总经理张晶回忆,自建系统虽然能够满足基础需求,但在实时调度、数据处理等核心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导致订单增长乏力。
技术革新:驱动业务飞跃与生态构建
面对困境,旅程约车调整了发展战略,选择在2019年接入高德聚合平台,这也成为了公司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据介绍,高德地图依托自身强大的技术能力,将智能红绿灯、智能避堵、ETA等前沿技术全面应用于打车场景,并在业内首创智能上车点、动态选路等功能,帮助传统出行企业搭建在线叫车所需要的一系列IT平台。
随着聚合平台的技术开放下沉,旅程约车终于将自己从较高的技术门槛中解放出来,还大大节省了成本开支。张晶算了一笔账:自建平台仅服务器每年投入就超过200万元,还面临着精准调度等技术难题。接入聚合平台后,订单响应速度从8秒缩短至1.2秒,综合技术成本降低90%以上。公司原有的30人技术团队基本都转型为运营骨干,而他自己也从以前的技术负责人转型成公司运营管理负责人。
技术普惠带来了显著的裂变效应。数据显示,旅程约车订单量在2023-2024年间激增156%,业务版图从云南扩展到了全国80个城市,活跃司机数量突破10万人。
民生普惠:持续探索民生服务新场景
在订单飞速增长与企业蒸蒸日上的同时,旅程约车还构建了立体化的就业支持体系,包括工会组织的定期培训、保险保障的全面升级、困难家庭的专项帮扶等,并积极探索民生服务新场景。
在云南,目前已有近一万名本地司机,通过旅程约车实现了灵活就业;在昆明,这个就业群体有5000人左右,其中就包括文杨这样的退役军人以及更多的待岗人员、二胎妈妈等群体,占比达到15%。张晶说,联合社区推出寒暑假托管班等措施,就是想帮助这些网约车司机尽量解决一些后顾之忧,也是公司提质增效的民生举措。
此外,旅程约车还在服务方面不断创新,例如在昆明火车站设立了适老化服务站点,针对老年人推出“一键叫车”、电话约车等方式,并支持家属代付、先行垫付等。当前,旅程约车还在探索更深层次的发展升级,如通过智能化调度,进一步提升乘客的服务体验。
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持续深度融合,平台技术下沉助力传统交运企业数字化升级,从破解转型成本焦虑,到培育民生服务新场景,这场由技术下沉驱动的变革,正在助力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普惠的新格局。
云南网记者 彭锡